【編者按】:2018年10月13日,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主辦,中共唐山市委、唐山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暨深改五周年——經濟體制改革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層研討會”在河北省唐山市舉行。本文是原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副主任、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原理事長宋曉梧的演講內容。
原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副主任、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原理事長 宋曉梧
國務院正式出臺關于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文件是2007年,到現在不過十年的時間。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這項工作現在回顧起來確實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民生是資源型城市新舊動能轉換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這是新一輪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重要指導思想。
應該說我們前一輪振興當中民生問題也有改善,當時政府更多注意力放在GDP的增長上。現在我們知道,過分追求,或者簡單追求GDP的增長潛在問題很多。我根據工作經驗和唐山經驗針對民生問題提3個問題:
第一,促進就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首要評價標準。新舊動能轉換進一步是促進就業。這個問題在老工業基地振興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初期確實不夠重視,大家一般比較重視增加效率、上項目。我們去德國、法國和英國等地方了解情況時問他們:資源枯竭型地區轉型發展第一重視什么問題?德國、法國、英國答案很明確:重視就業問題。其實就業問題一般是資源型城市的問題,現在對全國來說是十分重大的問題。這次中央提出六個穩,第一個是穩就業。實際上,中美貿易戰打的是就業戰。美國認為中國把美國的就業崗位搶了,這個問題在資源型城市轉型和老工業基地轉型中更要重視。
我們總是搞投資、上項目,很少評價投資和上項目對就業有什么影響?有一個經濟專用名詞叫就業彈性。就業彈性是就業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的比值。我們應該把就業彈性作為老工業基地轉型、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標準。
第二,社會保障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安全網絡。國家政策應進一步的解決養老問題,盡快實現全國統籌。在所有老工業基地,撫養比是比較高的。據我了解,黑龍江現在是1.26個在職工人養一個退休人員,南方一些城市這個比例很高。我想問一下,資源型城市也好,老工業基地也好,以前老工人做貢獻是留給唐山自己、留給東北三省自己的嗎?計劃經濟是全國調撥,貢獻給了全國,為什么老了以后就由地方養老,而不能形成全國統籌,這是一個問題。我們了解,國際上的經驗是,至今還沒有看到哪個國家不同地區可以有不同的繳費率和繳費基數。
第三,生態文明是新舊動能轉換必須確保的底線。無論如何要把生態先保住。中國經濟50人論壇到唐山來時,我第一次聽到只要環境污染了金山銀山的項目我們也不能進。這是我在唐山聽到的,后來我經常宣傳這個話。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最早聽到這話是在唐山,這非常重要。
我們去產能,其中有一種產能過剩叫做生態約束型產能過剩。不是某個企業的產品賣不出去。產品可以賣出,出口也可以,賣到其他地區也可以,但是企業所在地的環境已不能允許這類企業發展了,只能提高環保標準,或者把達不到環保要求的產能去掉。這是生態約束型產能過剩。
二、產業結構升級是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主線
我們知道,資源型城市也好,老工業地區也好,在計劃經濟下做了巨大的貢獻。改革開放以后,這些地方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產業結構過重。比如大慶,大慶石油占了全市產值比重的70%、80%,現在降到50%多,還要進一步降。這種情況存在產業結構重、產業鏈短、集約化程度低,政企關系沒有分清楚。有些地方政企合一,有些地方就是政府辦企業、企業辦城市等。這個很重要的問題是需要產業結構調整。
第一,大力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唐山機器人這些新興產業在國內已走到了前列。我認為,資源型城市需要產業結構調整,要根據實際情況,要一城一策,不要一哄而起,要接受前階段的教訓。前一階段很多資源型城市為了延長產業鏈,為了轉型發展,風電、光電全上了。最后風電、光電過剩比鋼鐵產能過剩還嚴重。
第二,努力改造資源傳統產業。唐山提得很明確,發展新產業和改造老產業兩個并重。有一些人對新舊動能轉換理解有錯誤,認為鋼鐵行業、紡織行業、造船行業是舊動能,認為機器人、互聯網是新動能。這種認識有偏差。我們有僵尸企業,但我們不能說有僵尸行業。
第三,提升人力資本創新能力。這是根本。我們從高速發展轉到高質量發展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人力資本的提升。只有人力資本提升了,我們才能夠在創新產業中,在新經濟中開辟自己的一個領地,才能夠在改造自然傳統產業中進一步加強我們的管理經營和技術能力。
三、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關鍵
我們主要針對資源型城市來說。如果發展新興產業還是為了當地GDP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靠政策洼地吸引,靠政府直接干預投資,甚至仍然采取層層分解下達投資指標、項目指標的行政手段,那實際是用舊動能發展新產業。
而以創新的理念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已有的資源稟賦優勢,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存量資產、提升傳統產業技術含量、整合提升產業鏈上下游、做優做強優勢產業,并通過管理體制創新、科技體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投資營商環境改善,盡可能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為傳統產業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轉型升級環境,則是以新動能推動老產業升級。
我認為,無論是新興產業培育還是傳統產業升級,都要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對老工業基地來說,我跟一些學者有分歧的地方是,對于老工業地區和資源型城市政府要發揮更多的作用,社會服務、社會保障等歷史欠賬完全交給市場是不行的。對歷史債務欠賬問題的解決應該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
唐山把沉陷區改造成美輪美奐的景點是一個典范。在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唐山發展面臨一定的困難。而唐山加快新舊動能轉化將從根本上改變過去依靠資源、能源、大規模投資和大量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的傳統發展模式,轉而依靠科技、人才和創新,依靠高質量的要素、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我覺得,唐山的加法是新興產業,減法是老的產業里面減一些,乘法是人力資本創新。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老工業重工業城市,唐山市新舊動能轉換創新實踐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示范意義。深入研究唐山市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成效與經驗,對全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進程、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和借鑒意義。
(來源:中國改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