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毛片av大全日韩,图片区小说区亚洲,欧美视频第五页,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黄色小视频在线看,国产精品动漫一区二区

主頁 > 學者觀點 > 本會研究員專欄 > 樊綱

樊綱:雙循環的重點不是擴大內需,國企改革要防止民企國企化

時間:2021-07-24 01:43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日前就“雙循環”、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宏觀經濟形勢、國企改革、人民幣匯率等熱點話題接受了界面新聞采訪。

 

 

 

樊綱在2020小蠻腰科技大會上發表演講。

記者 |張藝

“中國經濟迎來了一個‘V’字型反彈,”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周二在公開場合說。他認為,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中國經濟仍有可能保持5%-7%左右的較高增長。

在當天IDG亞洲主辦的2020小蠻腰科技大會間隙,樊綱就“雙循環”、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宏觀經濟形勢、國企改革、人民幣匯率等熱點話題接受了界面新聞專訪。

對于中央提出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樊綱表示,雙循環包含擴大內需,但是這個概念的重點不是擴大內需,而是供給側如何使得產業鏈、供應鏈能夠更好地循環,更多的是供給側的問題。雙循環更不否定改革開放,國際循環更多的意義不在于賣出多少東西,而在于學到多少知識和技術。

對國企改革,樊綱強調要防止出現民企國企化現象。“我們要思考,如何真正實現混改,如何讓民企機制融入、注入,使國企得到改革。我想這是這次改革的精神所在。”他說,“我們不缺國企,我們需要更多民企來支撐中國的創新發展。改革的方向是,在資本重組的過程中,讓民企得到更好的發展。”

對于深圳綜合改革試點,他指出,此次改革涉及的內容主要是要素市場。“如果要素市場改革到位,市場將進一步完善,資源配置的效率會更高。不是給你一個降稅、優惠、支持等禮包,而是通過要素改革來尋求增長。”

對于近期人民幣匯率的強勢表現,樊綱表示:“現在人民幣的升值不都是因為人民幣升值,更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元的貶值。”不過,人民幣也沒有貶值的理由,只是政策面需要思考如何避免人民幣匯率出現大升大降。

 

中國經濟已實現“V”型反彈

界面新聞: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8%。如何看待今年的經濟形勢及外貿形勢?

樊綱:目前來看,我國進出口增長不錯。中國成功地控制了疫情,實現了復工復產,但其他國家受疫情影響,復工復產沒那么順利。海外供給減少,需求增加,需求包括超發貨幣,給工人補貼。但當地供給沒上來,因此,這些需求很大部分就變成了我們的外貿出口。

中國經濟迎來了一個“V”字型反彈,GDP、工業生產、消費等都實現了“V”字反彈。這幾個月的出口反彈得很強勁,據說往美國西海岸的運輸船現在都很難找到,運費在暴漲。

從二季度的數字來看,只有中國是正增長,我們正在等“十一”之后疫情和經濟恢復的這些數據。今年經濟回升,包括明年的經濟,應該說是比較有把握的,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格局。

從追趕指數來看,用人均GDP比標桿國家的GDP,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的潛力,我們仍然可能有10年、20年正常的高增長,不要經濟過熱,5%、6%、7%左右正常的高增長仍然是可能的。

現在最重要的問題不在于疫情,對于中國來講,最大的挑戰仍然是中美關系,這個所謂的百年未遇大變局。

長遠來看,中國仍要發展外貿、國際大循環。中國仍是貿易大國,廣東仍是貿易主戰場。同時,我們有一個高速增長的市場條件,靠自我循環,都能夠達到更高的水平。即近期熱點“雙循環”的問題。

界面新聞:如何做到國際國內“雙循環”?

樊綱:這是一個新的概念。現在市場對雙循環有一些誤解。第一個誤解,是不是中國就不要搞國際循環了,就以國內循環為主了?

雙循環不否定改革開放,不否定國際大循環。我們要繼續學習,要繼續開放,要繼續擴大對外循環。對中國企業來講仍然是這樣,對跨國公司仍然也是這樣。跨國公司一旦進入中國,就是中國GDP的組成部分,就是中國內部循環的組成部分,同時它又是推動跨國循環和國際循環的重要力量。

“雙循環”中國際循環更多的意義不在于賣出多少東西,而在于學到多少知識和技術,假如斷供,我們還能繼續支撐發展下去。

第二個誤解,雙循環就是擴大內需?

雙循環包含擴大內需,但是這個概念的重點不是擴大內需,而是供給側如何使得產業鏈、供應鏈能夠更好地循環,更多的是供給側的問題。

內循環的第一條就是如何擴大自主創新。補短板其實在一定意義上就是進口替代。我們要做一些替代,包括哪怕是“備胎”。繼續保持開放,保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使得我們的科研創新、科技創新能夠真正起到創新的作用。

內循環第二條是體制改革。供給側的、產業鏈的、供應鏈的,要消除產業鏈循環上面的各種堵點、各種梗阻。通常是需求拉動供給,但是經濟學上非常重視的一件事是供給怎么創造需求。深圳綜合改革試驗的政策重點就是改革,消除各種堵點。

正確地把握雙循環的內涵,把它作為一個新的發展動力。

界面新聞:“雙循環”背景下,未來全球化趨勢會怎樣?如何看待部分“逆全球化”觀點。

樊綱:全球化的趨勢不會改變,中國全球化的趨勢也不會改變。

首先,客觀上沒法改變。全球化最初是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推動的,這些國家的CEO現在依然在思考在全球配置資源。思考哪兒的利潤最高,哪兒的回報最好。因此,全球化的源動力沒改變。

其次,當年全球化發生的時候,發展中國家不是很情愿,有抵觸情緒。但現在發展中國家從中國的發展中看到了全球化帶來的歷史機遇。他們也想全球化了。

所以跟過去相比,現在全球化的力量更強了,發達國家的企業想全球化,發展中國家也想全球化,趨勢不可逆。

全球化不變,但真正發生變化的是世界產業鏈會發生重組。多元化產業鏈是以后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如果世界產業鏈過多集中于某一國家和地區,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這一地區出問題,就容易出現斷供。

世界產業鏈重組主要在兩方面。首先,區域性重組。地理位置上影響小一點,產業鏈不是在自己國家,也會放在離自己國家近的地方。三大時區可能形成三大供給體系。亞洲、歐洲、美洲三大時區各種市場要素都有,有市場、有資金、有科學、有廉價勞動力,可以組合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其次,根據成本的變化,國際關系的變化,有些企業會進進出出。國際貿易關系也會影響企業布局,中國也有些企業需要走出去。

總之,雖會發生調整,但基本的趨勢和邏輯不會改變。比如說市場在哪,中國這個市場誰都不愿意失去;比如基礎設施在哪,有沒有新基礎設施,這一點下一階段大家都會非常重視;有沒有產業集群;政策環境怎樣。

上述所有,中國都是有優勢的。我們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中有400萬到500萬的工程師,科技發展,高水平人才非常重要的。

因此,有些企業可能會走,但會有更多的企業來中國市場。

 

深圳要通過要素改革尋求增長

界面新聞:當下正逢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不久前《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文件發布。政策賦予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如何看待深圳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樊綱:首先,政策主要在于進一步發揮深圳特區先行先試的功能。先行先試的好處是,出問題也是局部問題,政策上就能放得更開一點。

在一個地區試點,看到問題、優勢、劣勢,再在全國推廣。過去來看,在深圳試行的政策,很快也在珠三角等城市實施。廣東、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一定意義上是享受特區先行先試功能的一些區域。

所以不光要看到措施,還要看到改革,用先行先試來推動全國性的改革。

第二,此次深圳改革涉及的內容主要是要素市場。過去是產品市場改革,但這次涉及的是資金、土地、勞動力、人口、社會管理公共要素等要素市場改革,這也反映出政府下一步改革的重點領域。

如果要素市場改革到位,市場將進一步完善,資源配置的效率會更高。不是給你一個降稅、優惠、支持等禮包,而是通過要素改革來尋求增長。

第三,要加大國內循環。政策中包括對外資企業的措施,進一步鼓勵外資投入,這是利用“雙循環”更好地發展自己。

同時,深圳的政策也給大灣區的發展提出更多要求,是大灣區發展的一個重大推動力。

 

國企改革的關鍵是讓民企機制融入國企

界面新聞:《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提出支持國企和民企兼并重組,鼓勵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5%甚至以上的戰略投資者。如何看待新一輪的國企混改?

樊綱:過去一段時間,混改出現一種傾向,部分民企被兼并成了國企。比如說,國企因為紓困注資民企,注資20%、30%后達到了并表的規模,并表后,民企就納入國企范圍。民企的高管聘用、薪酬設定都要按國企的規則進行決策。一批民企國企化了,這不是方向。

我們要思考,如何真正實現混改,如何讓民企機制融入、注入,使國企得到改革。我想這是這次改革的精神所在。也有很多文章可做。比如,給民企紓困后,讓政府托管,之后再放回市場;比如,可以用基金去進行重組,基金買股份不構成股權,用基金投資的辦法參與,不以控股為目的,只取得投資收益;再比如,重組完成后,國資退出,賣回民企。

我們不缺國企,我們需要更多民企來支撐中國的創新發展。改革的方向是,在資本重組的過程中,讓民企得到更好的發展。應該大力發展民營企業,鼓勵民營企業創新創業。

民營企業在創新上面冒了很多風險。10個項目9個失敗一個成功,這是風投的特點,國有企業很難去做這些風險大的事情。政府可以成立政府基金解決問題。現在的政府基金也稱為引導基金,但是我認為政府應該跟投,而不是引導。讓私人基金發現項目、評估項目,政府基金參與跟投,分擔風險,再早退出,一旦基本成熟,把它讓給私人基金繼續發展,讓民企賺大錢。

做正確的事,不干擾市場,尊重市場的創新,尊重企業、企業家、科技工作者的創新能力。政府分擔一些風險,讓企業做主角,讓基金做主角。各自擺正各自的位置。

 

政策面需要思考如何避免人民幣匯率大升大降

界面新聞:人民幣匯率近期漲幅較大,后期趨勢如何?

樊綱:現在人民幣的升值不都是因為人民幣升值,更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元的貶值。

美國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美國超發貨幣和債券,后續會有什么影響,美國大選是什么結果,美國的疫情控制會如何,都是重大不確定性。中國也有積極因素導致人民幣升值,比如經濟率先增長,“V”字反彈,控制疫情等。

人民幣沒有貶值的理由,但是不是要升得這么快、這么多,這是政策面需要思考的。任何一個貨幣當局都不會過多干涉外匯市場,但也不希望出現大升大降。現在政府調控不會做跟市場方向相反的事,而是順其自然,但不大波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