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4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3日閉幕,會議提出明年中國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海外媒體和受訪專家高度關注這一會議,并認為中國決策層力圖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以實現有質量的增長和推動經濟轉型。
重增長質量 消債務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說,這次會議強調提高經濟增長質量,顯示今后有可能下調經濟增速目標。下調增速目標將有助于克服地方政府的“增長至上主義”,抑制過度投資。因此,在明年兩會上,是否明確下調經濟增速目標將是考察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改革姿態的試金石。
彭博新聞社報道說,會議表明,中國領導人將致力于創造穩定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以促進改革,同時著重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尋求經濟“合理”增長。
《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會議未提到具體經濟發展目標,若經濟增長目標果真下調,則意味著領導層將重點放在結構改革上,而不是刺激增長來維持高就業率。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研究員陸瑞安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領導層關注的重點之一是強調要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并把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
英國經濟分析機構凱投宏觀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馬克·威廉姆斯說,強調防控地方債務風險,成為此次會議亮點之一,表明中國深化財政體系改革的決心。他說:“未來地方政府在借貸方面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審查壓力,這有助于限制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預防經濟過熱,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和財政體系改革。”
巴克萊集團駐香港的經濟學家常健表示,中國政府過去兩年的財政政策十分謹慎,今后要在財政收入增長可能放緩、負債有所增長的情況下,保持中期財政的可持續性,中央政府或將面臨挑戰。
市場化提速 轉型更迫切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杜大偉說,會議提出明年要推進兩個重要領域的改革:一是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一是要開放更多行業,堅定推進這些措施有助于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和促進經濟再平衡。中國需要推動經濟增長模式轉變,更多依靠創新,更少依靠投資,這有助于管控好會議著重提到的產能過剩和地方政府債務等問題。
陸瑞安說,會議還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決策層希望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調整產業結構。此外,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成為明年主要任務之一,預計中國在上海自貿區建設、中外自貿區談判和投資協定談判等方面會有新的成果。
美國PNC金融服務集團高級國際經濟學家威廉·亞當斯說,會議釋放的信號表明,中國財政和貨幣政策將趨向于減少擴張性,并強調市場在控制重工業產能過剩上的決定性作用,而不是刺激更快的經濟增長。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預計在7.2%至7.8%之間。
就會議提出的貨幣政策方針,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張志偉認為,這些措辭意味著中國2014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目標和財政赤字大致會保持2013年的水平。
日本《朝日新聞》認為,4天的會期是歷來經濟工作會議最長的,看來是為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方案進行充分討論。會議強調實現沒有后遺癥的經濟增速,顯示出迫切推動結構改革的姿態。